(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7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共41页]-金锄头文库-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2567747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11mb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7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共4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7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共4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7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共4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7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共4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7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共4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7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共41页](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讲part07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22讲生物的进化考试说明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核心论点是“_”。(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多样性遗传变异项目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过度繁殖;_;遗传变异;_评价贡献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科学地解释了生物_的形成不足对_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过程,不

2、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个体渐变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基本概念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_数的比率。(2)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_的改变。同种生物全部基因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存环境不定向原材料方向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_。(3)生物的变异是_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3_基因频率发生_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的一群生物。(2)隔离:两种类型:常见的有_。隔离的实质:种群间基因不能_。自然选择使种群定向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自由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3)物种形成的过程图中:a是_,b是_,c是_,d是_。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_、_和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_。图7221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_多样性、_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_。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

4、要依据:_。生物进化的方向:从_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_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_;从无性生殖到_;从低等到高等;从_到陆生。生物与无机环境基因物种共同进化化石原核生物异养生物需氧生物有性生殖水生基础知识巩固衔接课堂1正误辨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2)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3)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4)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5)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6)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7)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8)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

5、有利变异的保存。()(9)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0)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由于接触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变异。()基础知识巩固答案(1)(2)(3)(4)(5)(6)(7)(8)(9)(10)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3)有的物种形成可以不经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4)突变是不定向的,只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5)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才是同一物种。(6)共同进化也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来实现。(7)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0)害虫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是否接触农药无关。基础知识巩

6、固衔接课堂2热图解读(1)某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两个种群进化的过程如图7222所示,据图回答:(1)x、y、z分别表示_、_、_。(2)迁移到两个小岛上之后,种群1与种群2之间存在着_,两个种群中会出现不同的_,产生不同的变异类型。并且两个岛上食物和栖息条件各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_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差异,逐步出现_,标志着两个新物种的形成。(3)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_(填“是”或“否”)。判断生物发生进化的依据是_。图722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基因频率生殖隔离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生殖

7、隔离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考点互动探究1.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图7223考点互动探究2.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1) 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图7224考点互动探究3.比较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1)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出现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

8、变,量变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的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考点互动探究(2)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和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均不可称为“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新物种。判断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为可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种;若不能进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为不可育后代,就为不同物种。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9、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了进化的方向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d解析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会产生新物种,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会形成新物种。2图7225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

10、因频率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c解析a表示突变(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不仅仅代表基因突变,a项错误。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非地理隔离,故b表示生殖隔离,b项错误。新物种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c项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图72253图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

11、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地区黑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所以该地区桦尺蠖未进化bs基因频率的增加是由于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c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c解析桦尺蠖由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到黑色型(s)的成为常见类型,说明了环境对桦尺蠖进行了选择,使桦尺蠖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地区桦尺蠖发生了进化,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s基因的频率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存在环境对各种基因型个体的选择,c项

12、正确。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没有出现生殖隔离,为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d项错误。易错提醒(1)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具有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3)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子代有可能高度不育,如马和驴,即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4)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

1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考点互动探究1.共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共同进化类型共同进化类型包含类型举例不同物种之间互利共生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捕食例如猎豹和斑马等寄生例如黏液病毒和兔子等竞争例如作物与杂草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最早是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好氧生物考点互动探究3.生物多样性各层次间的关系图72261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

14、相互选择和影响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d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c解析不同生物通过相互选择,其相关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同生物的基因库不可能趋于相同,a项错误;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b项错误;通过特定自然环境的选择,可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相似的适应性,如海洋哺乳动物鲸和海豚,由于长期生活在海洋中,也产生了与鱼类相似的流线型体型,c项正确;不同物种有着特定的基因库组成,在相同的环境下,虽然形态结构相似,但不能演化为同一物种,d项错误。2亚洲丛林中的一种雉鸡,其雄性个体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对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

15、的最好解释是()a色彩艳丽的羽毛是雉鸡躲避天敌的良好伪装,是对环境的适应b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交配,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c色彩艳丽的羽毛使雉鸡更容易相互识别,避免与其他种类遭遇时的潜在危险d雌性个体对具有色彩艳丽羽毛的雄性的选择,导致雌雄个体共同进化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b解析雌性个体优先选择与色彩艳丽的雄性交配,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从而导致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b正确。考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考点互动探究1.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注: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16、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即aaa1/2aa;aaa1/2aa。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即aaa1/2aa;aaa1/2aa。考点互动探究3.x染色体上基因的频率的计算 不涉及y染色体,xbxb1。提醒(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2)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3)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4利用遗传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1)成立前提: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

17、有基因突变。(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基因的频率,q表示a基因的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aa的频率为2pq,aa的频率为q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符合:p22pqq21。1在一次红绿色盲的调查中共调查男女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5���.8%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得红绿色盲基因的总数以及红绿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个数。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为xy,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及其等位基因只位

18、于x染色体上,所以基因b共有36(即15152111)个,因此,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36/(2002200)100%6%。2某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某自由交配的种群中显性类型所占比例为36%,则该种群中aa及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60%和16�0%和16�2%和64�2%和16%解析由显性类型a_为36%可推知aa64%。则a8/104/5,a1/5。故aa4%,aa32%。答案c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是()a增大,

19、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40%,a基因的频率为60%,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及a基因的频率不变。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16h%1/428%,aa个体百分比:36h%1/448%,aa个体百分比:1/248$%,a基因的频率:28%1/224@%。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基因的频率约为()a

20、43�8�2�7%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c解析由于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所以计算出22000只果蝇中m基因的频率就是f1中m基因的频率,即(2000030"000055%)/(220002)100r%。题后归纳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

21、率。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12014江苏卷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b解析抗生素能杀菌,所以食用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后,抗生素对孕妇体内的耐药性细菌进行了选择,a项抗生素引发突变的表述错误。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有遗传和变异,可能产生抗药性的变异,b项正确。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故免疫力差,更容易感染致病菌而生病,并非

22、引发或增强致病菌的耐药性,c项和d项都错误。考例考法直击22014广东卷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7227所示),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项错误。蛾口器与兰花细长的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蛾的口器细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d项错误。图72

23、27考例考法直击32014北京卷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解析通过初期和几年后存活病毒的种类比例不同,同时引起的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说明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a项正确。强毒性病毒感染兔后,兔很快

24、死亡,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也会导致病毒的数量下降,因而不利于维持病毒和兔的寄生关系,b项正确。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病毒和兔的选择作用的结果,不能说是兔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c项错误。蚊子可以传播兔的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考例考法直击42015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

25、75�0�2�1%答案c解析种群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80�d%,aa的基因型频率为280 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 %4%;种群2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0@h%,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两个一样大的种群合并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646%)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32h%)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4%)10%,合并后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50%1/240p%,a基因的频率为30%,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0b%。考例考法直击520

26、15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解析(1)由于该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因此a、a基因的频率均为

27、50%,比例为11。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50p%%,aa250pp%,aa50p%%,三者数量比为121。随机交配过程中,各基因的频率保持不变。(2)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应该是121,若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说明存在a基因纯合致死现象。由于aa和aa的比例为21,所以a基因的频率为1/3,a基因的频率为2/3,故aa基因型频率为21/32/34/9,aa基因型频率为2/32/34/9,二者比例为11。教师备用习题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变异总是存在的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

28、的方向d一般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的变异总是存在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更适应环境。教师备用习题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解析c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

29、择;由于有地理隔离的两个环境不同,突变是不定向的和随机的,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基因也有区别,使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基因频率改变是进化的标志,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教师备用习题3下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30%,21�0%,42�0%,21�0%,42%解析d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亲代产生a配子的概率550%1/270%,亲代产生a配子的概率150%1/230%,自

30、由交配得到的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42%,统计得到a基因的频率为49b%1/270%。教师备用习题42016南昌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a自然选择是通过对个体表现型的直接作用,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教师备用习题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b在自然

31、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共同进化解析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项正确。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比例变化表现出桦尺蠖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而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并未表现出共同进化,b项错误。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竞争水资源、狮子捕食野牛等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c项正确。光合生物产生的氧气改变了大气环境,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典型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32、的实例,d项正确。教师备用习题6.2016东营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教师备用习题(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

33、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同,导致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教师备用习题(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4 1005%第四代35089d.8(597%8e.5%第七代50067re.2b096fe.8%第十代56061�ec095�e%教师备用习

34、题答案(1)种群(2)物种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4)甲e45.5%解析(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别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中e基因的频率为65%,则e基因的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5e.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金锄头文库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的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网站地图